投稿
服务- 第一编辑中心
- 党政、时政、哲学、干部学习类图书及相关学术专著
- 曹腾
- 010-65369523
- rmrbcbs_1zx@126.com
- 第二编辑中心
- 新闻、教育类图书及相关学术专著
- 林薇
- 010-65369526
- rmrbcbs_2zx@126.com
- 第三编辑中心
- 文化、历史、财经、传记类图书及相关学术专著
- 宋娜
- 010-65369521
- rmrbcbs_3zx@126.com
- 第四编辑中心
- 时政热点类图书及相关学术专著,电子出版物,人民日报报系图书数字资源平台,礼品图书、影视、游戏、动漫
- 赖凌丽
- 010-65363532
- rmrbcbs_sz@126.com
- 国际交流中心
- 国际政治、国际传媒、国际热点人物、军事类图书及相关学术专著,版权引进与输出
- 袁兆英
- 010-65363105
- rmrbcbs_gj@126.com
- 艺术、生活编辑中心
- 生活、艺术、法律、励志类图书及相关学术专著
- 周海燕
- 010-65369518
- rmrbcbs_sh@126.com
- 中小学读物编辑中心
- 青少年读物、中小学教辅类图书、教育类学术专著
- 陈红
- 010-65369844
- rmrbcbs_zxx@126.com
- 人民文摘图书编辑部
- 经济、管理类图书及相关学术专著
- 程文静
- 010-65363530
书稿
规范投稿请提供以下内容
1.书名、作者、编著方式。
2.内容提要、作者简介。
内容提要包括阐述的原理、观点等内容,要求简明扼要、客观准确、概括全面,50-200字;
作者简介包括性别、出生年月、学历、毕业院校、研究方向、工作单位、职务、主持项目、所获奖励、已出版作品等,50-200字。
3.读者对象。精确到人群、年龄阶段、社会定位等。
4.本书特色与同类书情况。
5.目录、部分正文。正文部分不少于全部书稿的30%,详细体例规范附后。
6.序言、前言、后记等,如有,请提供。
书稿体例规范
1. 书稿须为齐、清、定的书稿。请确认不需对书稿内容进行大的增删或修改。
2. 篇章节等的顺序要连贯。各级标题按照第一篇/第一章/第一节/一、/(一)/1./(1)/①的顺序编排。绪论、导论不编章号(不做第一章)。
3. 书稿中如出现图、表,要求图片清晰、顺序连贯。
4. 注意规范用字。简化字和异体字的使用以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规定为准。要注意避免误用,如“年龄”不作“年令”,“跳舞”不作“跳午”,“相像”、“像不像”不作“相象”、“象不象”;通用字要统一用法,如统一用“其他”,不用“其它”。异形词的用法可参照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6版。
5. 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国家标准《标点符号用法》为准。
6.数字的用法如下:
公元世纪、年代、年份、月日时分、经纬度,准确的数字(非约数)、注释中的版次、页码,成组的统计数字,百分比,比数(如4:7)等用阿拉伯数字。十几、二十余、五十多、十一二人(中间不用顿号隔开)等约数,分数(如十分之一)等用汉字。具体可参照国家标准《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》。
7.引用他人观点、论述、数据等,请务必注明出处。注释请使用页下注,注释规范如下:
(1)引用中文著作,注释规范如下所示:林穗芳:《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》,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,第230—231页。上例表明该作品为个人专著,如作品为几人合著,可只举第一作者,后加“等”字,如“陈模等著”。如作品为编著或主编,注释亦应反映,在作者后注明“编著”或“主编”字样。如正文中只是转述他人观点,在作者前应加“参见”字样。如所引文字为转引,应注明“转引自”字样。
(2)引用中文译著,注释规范如下所示:塞缪尔·P.亨廷顿著、王冠华等译:《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》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,第236页。
(3)引用外文文献,脚注应使用外文,并遵守外文著作规范(包括标点规范),如英文书名用斜体表示。如:
著作:Hans J. Morgenthau, Politics among Nations: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, 6th ed., New York: Alfred A. Knopf, 1985, pp. 389-392.(单页用p.)
文章:Joseph S. Nye, “ Nuclear Learning and US-Soviet Security Regimes,”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, Vol. 41, No. 2, 1987, p. 4.(期刊名用斜体;41表示卷号)
(4)引用期刊中的文章,注释规范如下所示:秦亚青:《层次分析法与国际关系研究》,《欧洲》1998年第3期,第5页。如为国外出版的中文期刊,可在期刊名称前用[ ]注明期刊出版国家。
(5)引用报纸上的文章或报道,注释规范如下所示:《共同利益决定双边合作》,《参考消息》2004年11月12日第8版。如为国外出版的中文报纸,可在报纸名称前用[ ]注明期刊出版国家。
(6)引用著作中的文章,注释规范如下所示:毛泽东:《矛盾论》,《毛泽东选集》第1卷,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,第302页。或:王辑思:《关于战争与和平理论的思考》,资中筠主编:《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,第320—332页。
(7)同一页中上下相邻的注释,如为同一作者的同一著作,或同一期刊物,但具体页码不同,相同部分可略写为“同上书(刊)”。如完全相同(页码也相同),可略写为“同上”。
8. 中文行文中的外国人名应译为中文,首次出现时括注外文原名,第二次及以后出现时只写中文译名。书写中文译名时,名字与姓氏之间用中圆点(?);带外文缩写字的人名译名,圆点写在缩写字的下脚(如 W.Z.福斯;约翰? W. 韦伯)。要避免中外文混用(外国人名除外),如夹在中文中的and、et al.等要译为中文。
9. 外文术语(组织名称等)及其简写应译为中文,并于首次出现时括注外文及其简写,其后可以直接使用外文简写。需要括注外文的术语,除专有名词外,外文单词首字母大写还是小写,请全书统一。(一般小写)
10. 参考文献请按中英文分类。中文和英文文献再分别按著作(中文著作和中文译著分别归类)、论文(文章)等(根据实际情况)分类。每一小类按一定顺序排列,如出版时间、首字拼音、资料重要性等,均可。规范同注释,但不出现页码。提醒:参考文献不是页下注的简单汇总,没有必要把正文中出现过的文献全部列出,择其要列出即可。